诗歌翻译的缺省与补偿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5746 浏览:7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摘 要] 由于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社会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等各不相同,译者在对中国诗歌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损失。本文将以小畑薰良的春夜洛城闻笛英译本为例,对诗歌翻译的缺省以及补偿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诗歌;翻译补偿;翻译缺省
  

一、引言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 “诗仙”。他的诗歌意象绮丽,风格豪放,想象丰富,音韵和谐。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李白诗歌逐渐被西方所熟知并被译成各种版本,其中日本翻译家小畑薰良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集》(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 是用西文翻译的第一部李白个人作品集,其中春夜洛城闻笛就是一篇佳作,本文将对其英译本的翻译缺省以及补偿策略进行探讨。
  

二、翻译缺省

  

1、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是指译者在目标读者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1]。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译者在诗歌翻译中会无意方便交流而省略掉文化信息,从而致使得具有文化特色的东西在诗歌的英译本未体现出来。
  《春夜洛城闻笛》是735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题中“洛城”是指洛阳,“春夜”则是季节及具体时间。小畑薰良将其译为“On hearing the flute at lo-cheng one spring night”。他把“洛城”译为lo-cheng,“洛城”对于原文读者非常熟悉,而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lo-cheng不一定能和“洛城”对应起来。另外,第三句中“柳”谐“留”音,折柳则表送别哀怨之情。英译句则为“the plaintive tune of willow-breaking”,中国典故的韵味不见减少,思乡之情也没有提及,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诗韵在译文中大打折扣。
  

2、和形式的缺省

  由于英汉有各自的语义系统,语法结构,语音系统,句法形式,再加上诗歌受字数,音韵,格律的限制,英译本在语义很难语汉语做到的等值。在诗歌中,作者前三句托物言志,最后一句表明全文主旨,那就是作者的思念之情。在英译本中作者直接删去了这句的表达,从而使诗歌上有所缺失。在形式上,原诗共有四句,28个字,第一句,二句,四句 押尾韵。前三句陈述,最后以反问收尾。在译文中译者也浓缩为四句,但却将原文第

二、三句在译文中调换与原文形式不同。

  

3、意境的缺省

  意境是诗人内心里渗漏出来的香味[2]。意境的凸显是中国诗歌的亮点,诗人运用有限的字数构建各种意象,然后再融入自己的感情活动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这种除了表现意境之外更表现复杂的文化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目标语没有相对应的意象文化内涵,意境缺省则不可避开。
  诗歌中前俩句被译为 “Whence comes this voice of the sweet bamboo,Flying in the dark? Hovering over the city of Lo”。 玉笛的曲子悠扬,绵长,而“sweet bamboo”没有表达出绵绵的思想情。其中“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表明笛声暗中飞出。“散”是均匀、遍布。说明笛声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而在译文中只表达出笛声不知从何处而来,却没表达出“暗”的韵味,“Flying in the dark”表达了因笛声而夜更寂静,却没有表达出作者那种思乡的浓郁感情。另外作者以猜测性的问句引出全诗,以夸张的手法表明笛声由春风散遍了洛阳城,再以折柳曲象征表明离别情,最后以反问收尾引发思乡之情感。而在译文中则表现的相对平淡,意境也不像原诗那样浑然天成。
  

三、翻译补偿

  由于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缺失,使得目标语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不仅有所偏差,甚至完全错误,因此对诗歌翻译进行补偿则举足轻重。
  

1、文化补偿

  一般来说,文化补偿主要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来实现劳伦斯·文努提(Lawrence Venuti 1995)[3]。同时添加注释和文化替换也是文化补偿的主要形式。比如在翻译lo-cheng时,译者可以添加注释告诉目标语读者洛阳是中国古都。在翻译“折柳”willow-breaking” 时,作者就加注释,这样不仅能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还能加强译文的可读性。
  

2、和形式的补偿

  为了忠实于原文,译者一般会选择直译的方式,把诗歌做基本的意思表达出来,形式方面也采取诗行形式,把中文诗歌内容浓缩成几个单词。韵律方面也尽量做到押韵。诗歌中,作者把玉笛译为“sweet”。sweet是甜美的悦耳的意思,而文中作者则想表达为悠扬,绵长之意。“散入春风”作者译为Flying in the dark?,这样就表达不出笛声借助风的力量,个人试译为,flying with the soft breeze.
  

3、意境的补偿

  诗歌中的意境一般是音律,节奏,叠字的方式来实现的。另外的修辞手法以及措辞也是意象补偿的形式。在译文的题目中译者使用介词on,这样就表现是作者突然听到的笛声,使诗歌具有活力,生机感。拟声词Hark,也有同工异曲之妙。另外“散”“满”分别使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写出其城之静,诗人的思乡心切,在译文中Hovering over表达了相应的意境。
  

四、结语

  尽管诗歌翻译缺省不可避开,但是翻译补偿策略可以把翻译损失降到最低。译者只有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风格以及意境,的补偿策略才能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东风.文化缺省语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55.
  [2]杨红秋.意境与语言的模糊性——浅谈诗歌翻译[J].中国翻译 1986(6):22-24
  [3]Venuti,Lau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32.
  作者简介:李娟娟,西安外国语大学,20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