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阅读训练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785 浏览:2279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他们上学前,就已经能够进行母语阅读了,比如他们能和父母一起看绘本或儿童故事书。而当他们在学校里接触英语学习的时候,他们又会发现英语阅读无处不在。因此,小学英语课堂阅读训练显得尤为。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阅读训练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出如下分析:
  

一、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新课导入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图片、音乐或是电影等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也可以利用小故事引出阅读内容;或是进行热门话题的讨论从而导入到阅读材料中去。具体使用哪一种导入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以及所教阅读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
  以牛津小学英语5A第四单元Halloween这一课为例。此课的阅读内容是围绕万圣节这个节日展开的,万圣节是一个西方的节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导入时,教师可以设计和学生一起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教师先拿出与春节有关的实物如对联、红包等,以What’s this?提问。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What do you need for Spring Festival。设计这样一个理由,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讨论的话题,另一方面是向学生输出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有了课前导入的充分调动,下面再设计一个图片连线的题目自然进入Halloween的学习。学生读到课文内容时,就会充满好奇,到底西方国家的孩子们过万圣节会准备哪些东西呢?他们是不是也准备对联、红包呢?他们为什么会准备南瓜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去读,相信学生们的阅读会变得很快乐!
  

二、阅读过程指导学生策略

  小学英语阅读训练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知识,更的是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英语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读。以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三单元E的短文为例,这篇短文的内容是围绕抓小偷展开的,另外阅读内容中还涉及了动词的一般过去式以及表达路线的句型。要将这篇短文读懂、读透,就得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1.略读

  在学生们阅读前,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个理由Did Nancy loose her purse last Sunday?在第一遍阅读时,让学生带着理由,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阅读,要求学生读出文章大意,能够回答出这个理由就行了。所以,在略读时,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出能够概括文章整体内容的理由,帮助体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2.精读

  第一遍的略读,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要继续设计一系列的活动,第二遍的精读剖析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问:Where was Nancy last Sunday afternoon? What kind of books did Nancy want to buy? Who ran faster, the thief or the policeman?一系列跟课文有关的细节性理由,要求学生在文章当中找出答案,并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插生字词的讲解和语法、句型的分析。精读是整篇阅读的,要指导学生如何抠细节,抓住关键词;还要让学生学习新的语法知识和的句型。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积累精读的经验,对学生课后的英语阅读是很有帮助的。
  

3.再读

  在梳理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一方面是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学完上面的阅读材料后,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并且深思,检测设你就是Nancy,你会怎样处理钱包被偷这件事情;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复述阅读内容从而体会故事角色的心理活动。阅读不是简单的了解故事情节,阅读活动要上升到情感方面,要帮助学生领悟故事的内在教育。
  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也能够大体领略到阅读的技巧,还能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三、阅读后拓展学生思维

  阅读材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接触到英语绘本、英文报纸、英语卡片、英文歌词等等。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如在低年级的英语阅读中,多以配图绘本和英文故事为主。尽管词汇量有限,但并不会妨碍低年级学生享受英语阅读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阅读训练,比如神笔马良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等等。因为学生们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即使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他们也能够主动去想、主动去猜。在积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将熟悉的故事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地将阅读训练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效地组织小学英语课堂的阅读训练是使小学生们从“学读”到“会读”再到“乐读”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