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9048 浏览:13266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国际化转变、强调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生实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今天,新建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满足人民大众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需求的重任。但由于其史不长、教育资源有限、学术声望不高等因素,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与传统名牌大学、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压力较大。为能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新建地方院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是前提与关键,在找准定位,立足区域、办出特色的同时,应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因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和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桥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肩负着与其他学科共同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且还具有通识教育的优势。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文化语言观的同时,对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红河学院为例,探究大学英语教学。
  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是我国西南部办在边疆、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院校,独特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和区域决定了红河学院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办学目标。大学英语作为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其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学校“立足红河,面向社会,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综合性、国际化院校”的发展目标,“超越、创造、和谐”的办学理念,“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内涵
  作为一个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它既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从事相关外贸、金融、法律等行业的能力。其鲜明的实用性和专业性特征及其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始终围绕培养教学对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专业能力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目标,考虑社会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学习语言知识、语言应用和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分析国情、校情、生情的基础上,既体现国家大学英语课程的统一要求,又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层次、特点和发展,真正找到教与学的契合点,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红河学院属于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要求,建立以知识为基础、注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专业英语能力的课程体系。红河学院自2003年升本以来,其大学英语教学区别于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种因素日趋显著,具体为:(1)学校类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3)学生的英语水平;(4)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5)大学毕业后,学生能用到英语的机会等,以上因素决定了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应突出能力本位和多元性,在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既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达到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及较高要求以上,也允许学生根据专业、自身实情达到适合自己的指标和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保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此外,由于学存活在入校英语水平、今后发展和工作就业等不同,应允许学生选择侧重发展某几项英语能力,如:音体美专业学生可侧重提高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的要求可降低。
  三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体现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拓展英语课程的功能,还原英语教育的本色。
  

(一)文化教育

  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较大程度上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学科在研读,对英语的学习大都停留在知识学习和考试的层面。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认为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显然,大学英语教学应西方文化教育,但为避开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出现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注重中国文化的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用英语进行文化双向交流的能力。对于地处边疆、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红河学院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还应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教育,教会学生用英语宣传、展示本地的物质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热爱母语文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同时,提高其国际化素养和交流能力。
  

(二)通识教育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主张通识教育,曾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他认为:“大学应在通而不在专社会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大学英语作为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广博而均衡的多学科知识。如:科普、经济、宇宙、工程;和平、环保、医药、保健;生活、时尚、思维、学习、考试等。一方面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入门与兴趣,扩充学生的宏观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确保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学到其它学科知识。多学科知识涉及多学科词汇,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可以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做既有利于通识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能力本位思想,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才能锻炼和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和自我发展,自我面对困难与挑战,自由地按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去充分表现自身个性的魅力,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性地运用主题式、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任务式、案例教学法等策略,让学生亲身体验,亲口操练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效性,达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形式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学习成果的创新性和知识自我建构性等目的,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综合人文素养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逐步凸显,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精神、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将会有力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LangueLearning and Teaching[M].NY: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170.
  [2]吴鼎民.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J].镇江高专学报,20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