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英语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4914 浏览:18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摘 要:本文结合《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A教学案例,探讨三、四年级英语对话教学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理由,让小学英语的教与学简单但又有实效。
  关键词:中低年级 对话教学 简单设计 匠心处理
  小学生学习英语究竟为的是什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英语这样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基于此,大多数的小学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小学英语的课堂是交际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在教学中能够设计多种任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每逢公开课、观摩课,特别是三、四年级的中低年级对话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少、对话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极少涉及抽象的语法难点,授课教师唯恐让听课的教师觉得课堂太过普通与平淡,总是使出浑身解数,让英语课堂热闹非凡,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们还没从前一个活动中回过味儿来,又在老师的督促下投入到下一个活动中去。这样的课堂,有多少学生真正明白这些活动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课后评课或交流时,评教双方脱离课堂教学的细节,空谈自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时髦“术语”、正确的“废话”层出不穷(陈静波,2012)。表面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实际上,学生的语言活动完全被教师所左右,并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从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英语活动中,笔者认为,的英语课堂应多一份冷静、少一些喧嚣,让小学英语课堂在平静中透出一分从容与理性。只要目标定位准确、学习活动有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做简单的事,一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A教学谈一点粗陋的见解。
  

一、简约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也从单一的语言知识目标转为推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发展的三维目标,但不能把三维目标定义为“三项目标”。一切教学活动指向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力求“简约”,即简单,明确,易于达成。
  (1)能正确运用“What’s for breakfast? There’s no milk in the fridge. Where’s/ Where are…”等句型进行口语交际,并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写bread, egg, glass, table, fridge。
  (2)能理解对话内容,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初步表演对话。
  (3)了解早餐的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有的教师习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层面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每种目标中又制定几个分层小目标,从传授词、句、篇知识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从训练阅读理解到指导说话、写话;从语言文字的模仿到情感、品德的熏陶……目标过多,落实起来容易顾此失彼,同时学习内容的繁琐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简化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每一课时、每一板块的教学都要有一定的教学主线。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学习对话的过程,通常按照从整体到细节,最后再回到整体的思路。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师应删繁就简,突出,有选择地进行语言训练。对学生的训练要保证时间充分、操练到位。过多的教学环节不仅容易出错,以难调控,更的是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只安排了6个教学环节。
  

1.活动导入,渗透新知

  在课的开头,询问学生是否每天都吃早餐,明确“To keep fit we must he breakfast every day. ”(要保持身体健康,就每天吃早餐)接着以悄悄话的形式只告诉3名学生老师今天为没有吃早饭的同学准备了一点儿食物,这3名学生接到的信息分别是some bread, some milk and an egg,其他的学生想知道有什么早餐,学会用“What’s for breakfast”进行询问。这样,学生至少得问3次“What’s for breakfast”才能知道教师准备了什么食物。接着,请学生来猜一猜这些食物藏在什么地方。黑板上有一些表示场景的图片(图片没有正面呈现),学生可以猜:It’s on the table/ in the fridge/ in the cupboard.在此过程中渗透“Where’s the ...?”“It’s in/on the...”等句式。在猜“Where’s the milk”时,学生会容易受到误导,只猜黑板上的场景:It’s on the table/in the fridge/in the cupboard.结果都不对,每猜一次,老师就说一句:There’s no milk in/ on the...反复渗透课文中的难句“There’s no milk in the fridge”牛奶到底在哪里呢?学生们非常好奇,这时老师提醒学生往讲台右侧瞧:Oh, it’s on the desk.最后教师请学生喝牛奶:“Are you hungry? He some milk then.”渗透次句型“He some juice then.”当然,从卫生角度来说,老师还预先准备了几只一次性纸杯。
  老师放低姿态,从关心学生的早餐开始,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游戏,期间不乏幽默的“陷阱”,学生从心理上很愉快地进入到学习的课堂,并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渗透与铺垫。
  2.初步感知对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