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652 浏览:2158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学生循规蹈矩,紧密围绕“标准答案”。一些教师对学生有创新性的提问或解答,不给予充分肯定和,熄灭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确立掌握策略比掌握知识更的观点,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现代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现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情志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的人际关系,既包括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又包括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总是以师生关系为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在我国漫长的教育史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的封建意识统治力教坛几千年,师生关系被严重扭曲,学生对教师服从、听从、顺从。即使到了现代在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同时,师生关系在法律与舆论的监督下有所改观,但多数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并未转变,仍然把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高高在上,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置于底层的被动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形成。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挖掘,能力得不到培养,情感得不到保护,师生关系更为对立,这样就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要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创新能力得以培养,更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建构以人为本的,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例如:在教nose,ears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理由,教师都要予以表扬或性引导。
  

二、 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理由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况。”所以,教师经常地、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情景。儿童是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1.精心设问,创设理由情境。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理由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26个英语字母时,教师做棵美丽的苹果树,树上有25个字母苹果。这时可向学生提问:26个字母苹果,哪一个被小调皮鬼摘走了?”这时学生会积极地深思寻找26个字母的,总想最先找出少了哪一个。等同学们找到理由的答案后,教师马上又问:“谁能把这个字母放入正确的单词中?”学生大脑马上又活跃起来,争先跑到黑板前写下正确的单词,然后试着问大家“Is that right?(对吗?)”大家还给他一个笑脸“Yes(对)”。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2.借助CAI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课堂情景。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英语语感刺激。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看景、听音、会意,直接理解英语和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制约和减少汉语的介入,培养良好英语语感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策略,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I can ….句型中,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着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
  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三、强化英语语感, 优化思维品质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讲外语要讲得文理优美,有风趣,那就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艺,而是文化素养的理由。这里所说的“文理优美”实际上也包括了具有良好的语感。而在现实中,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口语能力是由英语知识转化而来的,因而英语教学致力于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并训练,促成其向能力的转化。勿庸置疑,离开它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语感是一句空话。然而,只要是语言,它就带有其相应的人文性,它是语言教育思想的内核,而其主体则是语感。所以,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也构成了学生语感培养的一。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的同时,要注意站在培养人综合素质的,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教学理念,注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熏陶。在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时,多让学生感到亲切一些、自然一些,使学习过程既是英语口语语感优化的过程,也是人的素质提高的过程。 在现在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许多对话和语篇作为一定的语义的载体,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积淀。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的归纳、综合、拓展和延伸,有机地渗透于平时的语言训练之中,为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语感的逐步形成、优化推波助澜。如教:“Excuse me ”时,应创设相应的英语情境使学生明白它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内涵。如向别人询问某事时表示“请问”,在生活中打扰了别人表示“对不起,”希望他人的帮助时表示,“劳驾”,要暂时或提前离开时表示“去去就来”或“先走一步”等等。一个人只有对目的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运用恰当,并在运用中作一种生命活动,形成良好的语感。又如人名与称呼,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中却是名(the second name)在前,姓(family name )在后;称“李老师”,但“Teacher Li”不符合英语习惯,而要称之为“Mr /Miss Li ”;在英语国家,人们习惯于在表达自己个人观点时,加上“I think或“In my opinion ”,以表示以上仅代表自己,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容忍别人、接纳别人不同的观点,也是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一个人只有对目的语文化有相应的了解,才能将语言实践活动化作一种生命活动,才有可能表达得当,得当了才会产生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实践的大量探索,可以说是策略各种各样。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地选几种作为自己的教学“常式“,偶尔根据课程的”花样翻新“。这样,既做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不至于与学生实际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