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7945 浏览:2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摘 要:本文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导下,对权威外宣刊物《今日中国》汉英版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外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在各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中做出适应和选择,并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关键词:对外宣传材料翻译 翻译适应选择论 《今日中国》 翻译策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外宣材料翻译有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对外,推动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如何兼顾汉英两种语言的言内以及言外差异,即做到“内外有别”,是外宣翻译能否达到宣传效果的关键。这给该领域翻译工作加大难度的同时,也使其更加具备探讨价值。近年来,有关外宣材料的研究屡见不鲜,如:段连成(1990:2)发表的《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一文提出了外宣翻译的“四种症状”。然而,这类研究大多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外宣材料的英译过程和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依旧缺乏力度。
  胡庚申教授巧妙地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存活”这一自然法则运用于翻译研究中,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4:39),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研究外宣材料汉英翻译,不仅拓宽了传统外宣材料翻译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参考。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翻译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只是两种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研究一般都于对翻译的性质、标准和技巧方面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得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使译者地位提升。然而,系统地阐明译者是怎样具体地主导翻译活动的研究依旧为数不多。直到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提出,对于译者主导翻译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对译者主导行为特征和制约机制的专题研究才得以出现。
  胡庚申教授在2004年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存活”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13)。“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选择”,是该理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的两方面内容。胡庚申(2004:288)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指出:“‘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译者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学会‘适应’还作出‘选择’。”其中,“适应”、“选择”和“译者”是《翻译选择适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全书绕之而展开(李亚舒,黄忠廉,2005:95)。“适应”和“选择”这两大翻译步骤以“译者”为中心而完成的。翻译适应论的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一次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
  根据上述有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解释,笔者发现翻译适应选择论就是以译者为中心,根据“适者存活”的自然法则,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各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刘艳芳,2009:16),因此,外宣材料汉英翻译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作出各种适应和选择,以达到交际和宣传的目的。在该理论指导下,笔者将影响译者翻译外宣材料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纳入由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等不同维度构成的连贯而统一的框架内,试图揭示译者的翻译取决于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以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三、《今日中国》英译个案研究

  《今日中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于1952年由宋庆龄创办,是国外经济、文化、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窗口。作者挑选《今日中国》杂志从2013年第1期到第3期共5篇汉语文章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译文作为研究素材,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进行定性分析,总结译者在翻译这些对外宣传的文章过程中所的翻译策略和策略。以下笔者主要从翻译生态环境的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展开分析,探究翻译过程的实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08:2)。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在语言习惯上有着非常显著地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做出各种适应和选择,以达到外宣材料的宣传目的。
  汉英两种语言一个主要的差别是:汉语讲求意合,而英语是形和的语言。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和逻辑关系词语或分句含义表达”(连淑能,1993:48);而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的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和逻辑关系”(同上)。在英语中,大量的从属关系是由连词标注的,比如:because, if, when, in order to, so and so that (Nida, 1982:16)。例如:
  (1) 在这过去的10年内,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从2002年的5亿元,达到2010年35.17亿元的历史顶峰,在2011年开始下滑。(《今日中国》2013年第2期)
  In past 10 years, the overseas markets box office revenues for homegrown movies grew from RMB 0.5 billion in 2002 to 35.17billion in 2010. But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receipts fell in 2011. ——China Today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