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法对高中英语课堂的影响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8630 浏览:8246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摘要】本文分析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理由,并提出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创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心理教育 教学体制 学校素质教育
  以贯彻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尤为受到社会的。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但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目前状况却十分令人担忧。而目前的学校心理教育还几乎是空白,这一工作的现实状况距离教育实践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不仅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心理科学应用水平的提高。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个理由呢?
  

一、学校心理教育发展滞后的理由

  

1.我国心理学学科水平在上还比较落后

  心理学在中国经历了多灾多难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学科水平不高。例如,在我国1,000余所高校中仅有不足10个心理学系,每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专业(无论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不开设心理学课程。而在发达国家,不仅综合大学,就是一般的专科学院也大都设有心理学系,心理学更是相当多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走出模仿学习阶段。学科发展的直接导致了心理学应用的。心理学的普及应用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在教育领域,心理学的应用虽然比之其他社会领域要多一些,但也同样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许多弊端,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忽视,进而归因于我国心理科学整体水平的低下。
  2.我国心理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片面倾向
  我国心理学发展长期面对如何建立和完善心理科学学科体系的理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将工作放在理论建设上,普及性和应用性工作受到冷落,直至今天,心理学的应用科学属性依旧没有确认和。另一方面,我国学者先天存在的重理论研究轻普及应用的传统观念和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社会行为驱动机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严重阻碍了心理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例如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学术水平的考核、职称评写作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了心理学工作者从事普及应用工作的积极性,引导人们形成研究工作中务虚不务实的价值取向。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发表研究成果,而对这些成果是否能够被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社会理由却缺乏关心。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成果。但是,在时候并没有去把这些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千千万万个学生正在面对的实际的心理理由,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理由。
  

3.心理教育人才匮乏

  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它对从业者的品德、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比如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教育者同时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以及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各科知识;在工作技能方面要求具备课堂教学、个别教学、心理测验与诊断、心理咨询、语言沟通等多方面的技能。我国目前无论在专业人员的培养还是对在职人员的资格认证方面还都远远没有进入正常发展轨道,甚至还不知道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学校的校长中还有不少人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混为一谈。在一些已经开展心理咨询的学校里,咨询教师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即便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是空白点,而且真正有能力和资格开展心理教育师资培养的学校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在师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实习等方面都尚未具备开设心理教育专业的条件。,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学校心理教育的要求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专业人才短缺的理由也就越来越突出。
  

二、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策略

  从根本上讲,普及推广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有赖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有赖于心理学学科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心理学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尽快创建国家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尽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但这还远远不够。心理教育不能仅仅被作为一门课程或一项单纯的教学活动。心理教育是与学校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相当而又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应创设全新的心理教育体系,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规定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心理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时间;规定心理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规定心理教育教师的职责、工作范围、角色和任职资格。同时还可以应用行政管理手段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推广。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轻视态度,真正把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即重新确立学校心理教育的地位。应明确心理教育是实现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途径。更应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实现普通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的作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修改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切实的保证。
  

2.加快培养心理教育人才

  心理教育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心理教育工作发展的核心理由。国家和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国家及本地区的心理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师范院校应把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部门培养心理教育专业人员作为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来做,创造条件开设心理教育专业,制定心理教育计划,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培养规格。同时,加强教材、实验设备、教学手段、实习等环节的工作,在加速培养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的同时,采取灵活方式培训目前正在从事这一工作的各类非专业人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学校心理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为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3.建立心理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心理教育工作的成效。为了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质量,避开教育失误给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其中首要的工作是确定心理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只有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学历并接受过心理教育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心理教育任职资格证书者才有资格被学校聘任为心理教育教师。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并参照国外有关经验制定心理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国家目前可考虑规定以本科作为基本学历要求,在此基础上经过1 年以上心理教育培训并任职资格考核者方可获得心理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教育部门可以协同本地师范院校和其它心理学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人员培训、考核和对已任职人员的评定工作,同时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实际,逐步提高心理教育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以保证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以此转变人们对心理教育工作的消极态度。
  心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融合各科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心理学工作者应该在学习国外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开展心理教育实验研究,总结我国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同时开展心理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验研究,在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策略、教学评估、师资培养、教学实习、资格任职等方面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系统研究,探索我国心理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