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语教育中的“哑巴英语”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6286 浏览:70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对教育而言,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理由没有根本的转变。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哑巴英语”的目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造成这种外语教学目前状况的理由有教学管理因素、教师因素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但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课程自身,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等。因此,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研究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无疑具有的理论和实际。“哑巴英语”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也引起了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有人指出这是高考机制的弊端,而且这种观点也了广泛的认同。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能力,但是“哑巴英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新形势下再次提起“哑巴英语”,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英语教者和学习者的深思。
  追溯起来,中国人学英语已经由来已久了。但“哑巴英语”只是近代人提出来的,指学了年英语却还是不会说英语的现象。曾经有人指出这是中国的考试制度造成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高考就像一个指挥棒,高考制度不改革,这种现象就消除不了。然而现在高考题型和中考题型都进行了改革。从近年的英语考试题型中不难发现,传统上的语法知识内容的考查已经为数不多,大多一些可以反映学生灵活掌握的又能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的综合性题目。但是“哑巴英语”现象仍然存在。由此可见,“哑巴英语”与考试制度没有的联系,把“哑巴英语”完全归咎于高考机制也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一、成因分析

  “哑巴英语”的形成有其历史因素,也有现代因素;既有认为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
  

1、历史理由

  泱泱中华走过漫长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传统的教育意识形态下,“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更是让人趋之若鹜。学习优秀的人才有机会入仕为官,从此平步青云转变一生。自科举制度的设立以来,踏上这条“光明大道”的学子们更是前仆后继。从古代的乡试到会试,从会试到殿试;从现代的中考到高考,从高考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拔考、资格考,在历史背景下的考试折射出“急功近利”的意味,“鱼跃龙门”的竞争也此起彼伏。考试考什么学生学什么,古时科举有八股文,现代学英语有语法大全,这样的“学有所依”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2、现代因素

  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并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2001年6月颁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7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启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阶段英语课程改革颁发了《全曰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两个课程标准,其目的就是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智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英语课程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近年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学生的上课模式转变了,考试中的题型也跟着转变了。课堂上也转变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启发式、讨论时、情景式、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中考高考也很少纯语法考察的题型,但学生仍然开口说英语,见到外国人简单打个招呼接着就三缄其口。由此可见,现代的英语教学还是没能让学生显著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3、人为因素

  (1)教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本的教学是有行为取向或倾向性的。其教学策略的形成及转变既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也受学生学习方式的制约。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教学方式分为注入式、启发式、探究式三类。在注入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传授者、灌输者地位,学生则充当被动接受者角色;在启发式和探究式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发现。
  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当这些教师走出他们大学的校门之前,学习英语专业的教师都接受了全英教学。但是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难为情、意志不坚、环境影响等因素,这些教师就渐渐不再坚持练习口语,渐渐随波逐流而不用英语从事教学活动。此外,由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缺乏,还有一非英语专业转岗教英语的教师,这些教师就更难坚持练英语口语了。教师口语输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输入。这是“哑巴英语”中一个理由。
  (2)学生
  除了教师没有坚持英语授课而导致学生少开口的理由以外,影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基础、中英语言思维和文化差异、情感态度。它们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语言基础薄弱,中英思维转换,文化差异涉猎面不宽,情感态度不够端正正是时下困扰学生,使他们无法获得流利使用英语口语的成就感的理由所在。此外,先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口语交际的功能要求流失,直接导致学生认为没有学习和训练英语口语的必要。
  (3)家长
  课程改革,学生的很大一学习任务被分摊到家长身上。除了自己的工作,家长还要做家务、还要辅导学生作业和学习。一方面家长确实已经非常辛苦,而来由于高考改革前的英语考试中非英语专业考生不设口语考察,英语口语练习既不能加分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在校成绩,家长们自然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外,不少家长自认为英语能力有限,无法亲自辅导孩子学习英语,更不要说辅导他们的孩子学习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