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919 浏览:2306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摘 要: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树立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的理念、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并将创新素质培养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具体工作中。
  关键词:创新素质;培养;高职外语专业学生
  作者简介:鲁吉(1956-),男,山东淄博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英语学习策略应用)。
  1001-7518(2012)35-0078-03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1]。在这一进程中,外语已被视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而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此,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如何根据国家战略和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能在各行各业涉外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外语类人才,这是一项迫切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根据有关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出现了一个误区:过分强调对学生“硬实力、硬指标”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软实力、软素质”的教育和养成。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与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有关的显性智力因素;而“软实力”则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职业心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等隐性的非智力因素。大量事实表明: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标准越来越务实,学历和书已不像几年前那样受。与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相比,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求职者是否具有开朗的性格、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敬业和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3]。可见,“软实力”作为一个人潜在精神和价值层面能力和素质状况的反映,对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和职业成就尤为关键,高职教育同样不能忽视。尤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是社会和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要求。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而言,其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较淡薄、被动学习理由较突出,基础普遍较差;缺少专业学习策略和策略指导、较多地以“死记硬背”的机械性策略学习,不会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不会应用学习策略创造性地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理由[4][5]。因此,作为高职教育的育人过程, 外语专业在训练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寻求理想职业岗位创造必要条件的同时,更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存活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特征与创新素质内涵

  “创新”曾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 Schumpeter)提出。他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现存的生产过程,使生产技术体系发生变革;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是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是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6]。由此可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大致是指发明的应用。现在“创新”这一词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同的领域对“创新”有不同的内涵。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特征

  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专业属性的角度分析,高职外语专业属人文社科类范畴。这一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创新有别于工科类专业的小发明、小创造等创新。其表现形态应该主要是非物化的,如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等等。上述高职外语专业在创新成果方面的这种以非物化形态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其学生的创新也应该主要是非物化的: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主动探索、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学习新观念、新思想,尝试新策略培养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学习策略推动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提高解决外语专业学习方面的实际理由的能力,等等。其次,从作用和影响范围的角度考察,能使社会发生较大变化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新人才毕竟不多。虽然不排除外语专业的个别学生,也可能会取得具有比较社会或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但这并不是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普遍要求。所以,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应主要从其个体或群体的活动角度以及纵向比较和发展的方面去评价。也就是说,这种创新主要不是以学生直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为参照的,而是更加关注对其个体或群体本身的情况:只要学生从事的创新活动相对于其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新”。从这个上讲,这种“创新”具有明显的教育属性,因此学生的这种“创新素质”是可以培养的。第三,从创新的内容方面分析,高职外语专业的“创新”并非只是一般上的创新,其创新应以学生的外语专业学习与实践为依托进行。正如文秋芳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他们的创新以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活动为依托,以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各种能力为物质保障”[7]。由此可见,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创新性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或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
  

(二)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内涵

  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创新型外语人才是外语专业的精英人才,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具有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的技能结构和跨学科的发展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能力;对新事物有好奇心与敏感性、具有对新知识的求知以及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提出理由和产生疑问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处理复杂理由的能力[8]。简言之,他们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宜规模小、规格高,“只适合在极少数学校实施”[9]。
  那么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内涵是什么?对此文秋芳教授的解释是:创新素质主要由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方面构成。创新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求新,即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敏感性,对新知识的求知;第二,求异,即对司空见怪的事情能提出理由,产生疑问。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解决理由的实践能力。前者具备敏捷性、灵活性、批评性、独创性、探索性和多向性思维品质;后者指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处理复杂理由的能力。创新人格是创新所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包括自信、自尊、乐观、开朗、谦虚、谨慎;事业心、责任心、恒心、毅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