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视角看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556 浏览:1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城市进程也日渐加快。在这种趋势的不断推动下,国家对外语人才的要求量极度攀升。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因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渐增加,贸易关系日渐亲密,对能与时俱进,适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那么如何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培养出口语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理由。本文将对此理由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建设;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
  本文对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进行浅析,然而,归根结底是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背景的。接下来,本文为大家简述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内容和,以及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之间的关联,以作导入。
  

一、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

  1.何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型城市化建设起步实施于2010年,对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起到巨大助推作用,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城乡之间带动式的共同富裕。此政策旨在均衡城乡之间的人口以及空间,从而使中国“又快又好”地在和谐社会的锦绣大道上稳步腾飞。“以人为本”、“均衡协调”、“高瞻远瞩,可持续发展”等等在实现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
  2.何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力度和投资力度都有了大幅度增强。在新课改的提倡下,各大学校和教育机构力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和应试课堂的传统性和死板性,紧随如今教育的主流,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深思学习的新型四有人才。
  综上所述,新型外语人才具备活跃的思想,较强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思维,从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语境和客户身份,发挥主观能动性,语言得体,并且翻译语言要因时因地的具有一定艺术性,从而为所从事的公司和单位创造效益,招揽业务,或提升单位,为单位创造良好口碑,间接推动其发展。
  创新精神属于思想方面的培养和建设。然而,顾名思义,新型外语人才一定要具备较为坚实的外语基础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与培养创新思想意识密不可分,互为辅助。只有将思想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才能达到新型外语人才的具体标准。
  

二、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具体措施

  1.注重听、说、读、写、等四项实践能力。毋庸置疑,无论是英语或是小语种,但凡是语言,则必定是在听说读写等具体运用中提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等亘古名句都充分证明了时间的性,何况是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故而,在课程的分配上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和侧重性。换而言之,把听、说、读、写此四项能力作为授课的和练习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学校可聘请外教,并学生大胆开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语法、句型以及发音方面的缺陷和理由,以及时纠正。其次,还可以定期,例如以一周一次的频率学生开展外语角活动,外语包含的范围很广,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分为“英语组”,“日语组”“韩语组”等等。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用“报听写”形式来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或教师报中文,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外语翻译,然后挑选出翻译地最准确、语言最优美且恰当的稿子作为全班的学习榜样。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名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充分说明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人,教师的质量和自身专业素质、道德素质都会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决定学生是否优秀。故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新型、实用型外语人才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多总结教学经验,可与其他老师以小组形式讨论,也可以笔记或日记形式来记录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困惑,便于查缺补漏,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并且,国家对素质教育政策的大力提倡,学生普遍喜欢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故而教师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从而能在课堂中为学生引入更多源头活水般的相关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预热”作用。
  3.灵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若能寓教于乐,则是上上之法则。因为过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强调理论一定不能获得良好预期效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多引入实例,并且,学校可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的方式来构造良好校园环境,从而让学生耳濡目染。
  中国越发“新型城市化”,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与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程度形成正比。新型外语人才不仅拥有灵活的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要具备合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即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明确教学和侧的同时,还要运用各种灵活手段为自身充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好为学生起到引导和楷模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笑芳.浅谈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06):12-13.
  [2]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3):5-6.
  [3]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1(01):8-9.
  基金项目:201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英语教育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项目编号 201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