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策略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4300 浏览:6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摘 要】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对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质量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文章分析其产生的理由,提出了解决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推动教师队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与策略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把职业倦怠描述为怎么写作于助人行业的人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因此,研究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目前状况具有的现实。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根据1981年Maslash提出的倦怠三维度理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即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完全丧失工作热情;(2)去人性化:即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怎么写作对象;(3)低成就感:即个体对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的评价降低。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师,典型的表现为:大学英语教师对工作丧失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认为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情绪上处于焦躁、易怒、极度疲劳的状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对象表现出疏离、冷漠的态度,对学生失去耐心和关爱,对学校的管理存在不满情绪,与同事间的交流多为因不满而产生的抱怨;同时,由于工作期望与现实的反差,对所从事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工作价值自我贬低,出现低自尊感和失落情绪。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社会期望与大学英语教改的压力。社会期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而且能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有效的交流,然而目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在多年学习后,仍不能很好地用英语来表达。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落差,难免让英语教师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与屈辱感。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转变以往重读写、轻听说,重单词讲解、轻文化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与实践技能,教学要求的提高无疑给授课内容和策略围绕词汇、阅读和课文讲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使他们倍感压力。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给教学工作量本来就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使其更易产生疲惫感。
  

2.学校因素

  高校在学校管理上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导致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不能有效地参与学校的决策,而只是决策的承受者,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学校政策及经费的投入倾斜于一些工科热门专业,相对于专业课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立项、外出培训、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的投入较少。这些管理中的不完善极易导致教师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另外,目前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岗位聘用制,该制度下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在所授课程课时量,尤其是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而以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条件上有着明显不足。这些都使大学英语教师对工作极易产生倦怠感,造成情绪上的烦躁、失落和自卑。
  

3.个人因素

  教师个人不良的身心素质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诱因。性格自卑、孤僻的大学英语教师在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时,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我调节策略,更容易产生倦怠感;而具有较强自尊心的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这种愿望越强烈,在遭受挫折时就越容易有挫败感,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倦怠。
  解决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1.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要加大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支持力度。现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逐年提高,社会各界要正确评价大学英语教师的劳动成果,使其产生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其次,呼吁整个社会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理由,并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撑网络,帮助大学英语教师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2.大学英语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调适,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承受力。,要主动认识到职业倦怠的危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利用现代媒介和渠道更新知识。最后,和他人交流,建立人际网络,减少倦怠发生的机会。
  综上所述,要解决和预防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理由,应该优化社会支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体制,教师在生活及工作态度方面进行自我调试,不断学习、主动调控,从而从根本上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推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Maslach, C.(2003). Job burnout: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interven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5):189-192.
  [2]陈华英,李静.乌鲁木齐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目前状况调查与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
  [3]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2003(5).
  [4]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目前状况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88-93.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