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对策调查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464 浏览:1547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摘要:学术界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如火如荼,而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层次来分析其对学习成效影响的文献十分鲜见。随机选取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共416名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了其英语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分析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策略处于中等频度使用;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最高,记忆策略最低;未发现高中低学习策略组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在学习策略6个因子中,发现只有高中低交际策略使用者在成绩上产生显著差异。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成效;应用型本科院校
  1672-1101(2012)04-0085-04
  收稿日期:2012-10-26
  基金项目:2010年度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HSJY201011)资助
  作者简介: 张亲青(1982-),女,安徽绩溪人,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二语习得。
  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中影响学习成效的个体差异。在语言习得理论中,英语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推动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在学习活动中, 的学习策略是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保证。
  

一、研究背景

  学习策略对大学生外语学习至关,一个人外语学习取得成功是他能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外开始了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80年代以来,国外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国内的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开始着手调查和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中。
  总结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语言学习策略各方面研究中,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涉及很少。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英语教学还很不完善,将英语学习策略论运用到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仍在探索中,尤其是将该理论应用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中的成果不多。本研究将试图回答以下理由:1.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2.高、中、低学习策略使用者在学习成效上是否呈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策略

  

(一)被试

  参加此次调查研究的样本来自安徽省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选定的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2009级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被试均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学生。为了检测不同水平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三所高校选取样本均遵循高中低语言学习者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学生语言水平评测依据是:高考成绩和第一学年期末考试英语成绩的总分。具体挑选如下:把任课教师所在班级同学两次成绩总分由高到低排列,最高分向下取50名学生为高水平学习者,170分(两项考试的满分为250分)向上、下各取25名学生为中等水平学习者。最后以100分为最低线的向上取了50名学生为学习者。100分以下的学生没有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随后每位任课教师向这些学生发放问卷150份,三所院校共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16份。其中女生228人,占总被试者的54%;男生188人,占总被试的45%。这些学生此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调查。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Oxford(1990)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问卷(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简称SILL)。同时采集了学生201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成效的数据代表。笔者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收集整理和分析问卷的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学习策略与成绩的关系。
  

三、数据分析

  根据oxford,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记忆策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交际策略六个因子[2]。为了直观的反映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表1使用平均值描述性统计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六个因子各自情况:
  在SILL各因子中,平均值处在3.5~5.0的被试为策略使用者,2.5~3.4为中度策略使用者,1.0~2.4为低度策略使用者[2]。因此,如图1所示,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处于中度水平(M=3.203, SD=.3 785)。元认知策略(M=3.400, SD=.5 555) 使用频率最高,而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M=2.621, SD=.4 665)。此外,剩下四种策略按使用频率排序为:认知、补偿、交际和情感。
  表2呈现了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学习策略(F (2, 415)=2.002, p>.05)、记忆策略(F (2, 415)=2.424, p>.05)、认知策略(F(2, 415)=1.978, p>.05)、补偿策略(F(2,415)=.297, p>.05)、元认知策略(F(2, 415)=1.533, p>.05)和情感策略(F(2, 415)=2.506,p>.05)的情况;此结果表明就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而言,不同频率使用者的英语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交际策略方面,却发现不同频率使用者的语言成绩存在显著差异(F (2, 415)=3.0837, p<.05)。表3数据显示交际策略高使用者比低使用者得分要高(p<.05);结果同样表明在中和低使用群体、中和高使用群体都没有发现有显著差异(p>.05)。
  

四、结果与讨论

  表1中的描述性数据说明此次调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样本学习策略使用处于中等水平。这些数据还说明六项策略的平均值呈3.40~2.97的中等状态,其中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最高,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这一结果与Bremner关于中国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在数量和类型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呈相对中等频率水平[3]。Oxford& Burry-Stock也提出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与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二语还是外语息息相关[4]。SILL问卷的实证研究结果大都证明外语环境下的学生(EFL)运用策略频率大于二语环境的学生(ESL);特别是亚洲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被中等层次的学生广泛使用[5]。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来说,正是符合中等层次的学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