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别了,武器》翻译本中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8356 浏览:25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海明威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独创的“冰山原则”写作手法使他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代表。在小说创作中,他主张使用简洁、透明的文字进行描述,而“冰山原则”又使其作品意味深远,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这种风格甚至一度影响着美国文学的发展。《死在午后》(1932)是海明威第一次将“冰山原则”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并阐明了这一原则的特点,即文学创作就像一座冰山漂浮在大洋上,由于只在水面上露出八分之一,因而每一次冰山运动都显得非常雄伟而壮观。海明威从多年的创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提出了“冰山原则”的创作理念。同时他还将这一原则贯穿在艺术与生活中,因此海明威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在此,本文将从《永别了,武器》这部翻译文本中探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领略“冰山原则”蕴涵在翻译文本中的美学效果。
  

一、海明威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中,欧内斯特·海明威各大文学流派中极具代表力的小说家,不仅是因为他有着文学创作的天赋与才华,更主要的是他从自己多年的创作中总结经验,从而提出一种新异的写作方式,即“冰山原则”,这给当时美国“迷惘的一代”文风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种独特的新文风开始在美国文学中蔓延。关于“冰山原则”,海明威曾做过这样的阐释: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占据“八分之一”的分量,另外最的“八分之七”分量被情感、思想所占据。因为文字与是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情感与思想则蕴涵在文字与中,借助文字与才能让读者间接获得感知。而实质上,文字、、情感、思想是一个统的一整体,它们相得益彰、相互推动,文字塑造,烘托情感,情感映射思想,读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从其塑造的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而又从简洁的词汇、鲜明的中领悟情感的传递,最终实现了作者的创作原意。纵观海明威的作品可知,“冰山原则”被运用在他的大作品中,海明威就是这种只显露八分之一而隐藏“八分之七”的写作原则使其作品既蕴涵深刻思想,又不会造成隐晦的感觉。“冰山原则”使海明威的作品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雄伟而壮观的冰山运动,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地位。
  

二、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影响因素

  作为“冰山原则”的创始人,海明威也是在借鉴前人写作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成果,进而构建出独树一帜的文体风格。“冰山原则”的提出在当时的美国文学中可谓是一剂清醒药,给正处于迷惘中的美国作家树立了榜样,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变化。因此,“冰山原则”的海明威式写作风格曾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掀起了一股效仿风潮,影响着后代作家写作风格的形成。海明威式写作风格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最大表现在于,其简单的文字凝聚成深厚的思想内涵,读者不逐字逐句去理解作品,而是在阅读完一段或一章内容后获得体会与品味,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寓意。
  海明威形成这种独特写作风格的影响因素与其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他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洗礼,并且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战争中。一开始,海明威带着拯救世界、为而奋斗的理念与幻想参战,然而战争的残酷与让他意识到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惨烈的战争将人们的信仰及生活的兴趣通通抹杀。于是,海明威开始从战争中醒悟过来并反思战争,而后将这些经历与思想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希望借助文学作品让当时的美国青年们从迷惘中走出来,而不是只停留在对战争的厌恶上,应该采取实际行动转变现实,使生活回归到正常的轨道。可以说,战争经历对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美国文学的时代变革使命也是其独特文风的影响因素,当时利用深奥语言来隐喻深刻主题思想的创作风格已不再盛行,因此美国文学思潮迫切改革,使创作风格向简单易懂的形式转型,而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恰好顺应了这一改革需求,因此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便在美国文学上崭露头角并逐渐扩大其影响力。
  三、《永别了,武器》翻译本中海明威“冰山原则”的美学效果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经典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同样充斥着其独特的“冰山原则”,语言简洁而含蓄,将“八分之七”的情感与思想寓于“八分之一”的文字与中,寓意深远但却隐而不晦。在小说叙述中,海明威充分运用了“冰山原则”的创作方式,将读者能够从文中预知的内容省略,而这看似漫不经心、轻描淡写的叙事中却隐含着深刻的意境与内涵。对于小说人物的情感表现也是如此。海明威将深意隐藏在“八分之一”的叙事之下,描写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行为或对话来传递人物情感及情感变化。在句式表达上同样言简意赅、结构精炼,但所要表达的讽刺与哲理都能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冰山原则”的表达方式不会让读者产生厌烦心理,相反,“八分之一”的语言在海明威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条沟通的桥梁,甚至直通读者的心灵深处,因而这种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小说开篇就充分展现了“冰山原则”的叙述特色,如其中的两句:“In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we lived in a house in village that looked across the river and the plain to the mountains(那年晚夏,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那村隔着河和平原与群山相望)”“Troops went by the house and down the road and the dust they raised powdered the lees of the trees (部队打房前顺着大路走去,扬起的尘土洒落在树叶上)”。在开篇的这两句中,海明威就单刀直入地提到这些词汇,如“we ()”“the late summer of that year (那年)”“village (那村)”“Troops (部队)”,然而对于这些细节读者并不了解,关于战争前部队出发的情景可以适用于任意一个战争时期,对于具体时间、具体村庄、具体部队等海明威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是这样的创作手法却能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思索与联想,同时还能够起到影射与暗示的作用,简单的叙述可以产生极佳的效果。此外,在开篇的段落中海明威借助描写落叶的情景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空荡、落寞、萧肃、荒凉的晚夏,如“stirred by the breeze, falling and the soldiers marching and afterward the robber and white except for the lees(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空荡荡、白晃晃的,只剩下一片落叶)”,海明威只使用了“late、dry、white、clear、blue、bare ”等形容词就营造出了一种感伤、惜别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唤起读者的回忆,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从简单的遣词造句中领略到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美学效果,内敛含蓄、简洁明了的叙事风格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