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动模式,优化初中英语课堂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9236 浏览:8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摘要】在课程改革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代背景之下,互动教学模式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与肯定。它有效联络了课堂教学与课外资源,有效推动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为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与综合能力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 互动教学 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实践性与交际性是英语学科的学科本质特征,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措施将这一特征进行落实,就要采取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这里面的互动教学,不仅仅指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指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不仅仅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校园内进行互动,更是指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园内学习的知识与校园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高效互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互动模式展开论述,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1.社会主张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种理念反映在教学当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是进行互动教学的根本与基石。从教学目的来讲,无论是课前的教学准备,还是讲课当中的步骤与策略,抑或作业布置与课外活动延伸,都应当着眼于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着眼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塑造。从教学手段上来讲,在课堂进行中,无论采取怎样的策略与措施,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在于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与目前状况,在于课堂中的动态资源生成情况,而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主观臆断,不是教师在课前所作出的种种美好的想象与检测设,还有布置。
  2.在互动教学模式的组成内容中,师生互动是主要的一个成分,即使是生生互动,也教师的指导性参与,否则他们之间的互动效果就很难把握,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无从证明。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还应当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变传统中的重教师的教为重现在学生的学。知道,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不用教,所以在与学生的互动当中给他们以一定的学法指导,让他们能够透过一扇窗户,一条小径,自主地通向英语知识的彼岸,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创景

  从小到大,对于中国学子来说,学习英语最为艰难的一点便是从小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与联想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学习英语,那样的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佳。此,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应当考虑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性地设置种种课堂情境,以此来提升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也便把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好地柔和在其中。
  

三、运用体态语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地加入教师抑或学生的体态语言,是一项不错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词汇教学中,有些单词发音如果不够规则,某些有特点的单词,如果教师能够做一个可爱的,传神的动作,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学生进行单词学习的效果。在对话教学中亦是如此,如果只是传统上的学生站起来捧着书本进行朗读,时间一长,难免觉得单调、枯燥。但如果能够在对话的过程中插入一定的体态语言与夸张动作,那么的课堂情趣就会非常浓厚,会强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如教学单词fat、thin、tall、short、时,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手势形态表达,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表达单词。孩子们乐于加入表演的行列。
  

四、加强群体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是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如果说在课堂内进行教学的话,还考虑到班级整体学生情况,某些时候会受到局限,不能将英语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话,那么课外活动小组的组成人员对于英语极其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准也具备一定的水平,这样在课外活动小组中就能够随意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给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其次,可以组织英语短剧社团,初期阶段,先把教材文本中所涉及的故事排演成具体的小话剧,然后再拓展到课外的剧本,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实力之后,还可以延伸到经典名著方面。这些教学措施对于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实力有着极大的。最后,还可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英语沙龙辩论会,在其中,安排学生全部用英语进行发言,无论对于他们的理论学习,还是口语表达,抑或是人文品行的成长都有着举足重轻的重大作用。
  总之,只有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尽情的流露,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课堂教学,但愿互动式课堂教学给新一轮课改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康森林.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12(35).
  [2]魏华.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4(1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鹿楼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