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深思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6250 浏览:11946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摘 要:目前,三本院校的ESP教学一般定位于由专业教师来传授专业英语课程。但由于受到专业英语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以及以基础英语教育为主的打压,ESP教学的发展长期得不到。最近几年ESP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也有一门衔接性课程,认为三本院校的ESP教学应定位于职业英语(EOP),以提高毕业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这一定位的不仅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而且为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乃至整个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学术英语 职业英语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
  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为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的”。2007年修改后的《课程要求》确定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纲要》与《课程要求》为大学英语教学由基础英语教学向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创造了条件。刘润清(1996)指出,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21 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转移”( 蔡基刚,2004)。那么,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定位,它的发展方向何在,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以及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关系,这些理由将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对的新课题。
  

二、ESP的定义及其分类

  ESP 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要了解ESP,要从其定义及其本质着手。Strevens(1988)认为“用于专门目的的英语通常是指一种课程,一般地,这种课程能向学生传授与某一特定工作、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运用能力”。他指出ESP有四个基本特征:1)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特定需求而设计;2)教学内容与具体的专业、行业相关;3)在词汇、语法、语义及语篇分析上,关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有关;4)与普通英语相对照。这个定义被后来人们广为接受。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 对Strevens 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提出了ESP三个根本性特征:1)满足学习者的特定;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特定学科特有的或潜在的策略论和活动;3) 关注与特定专业活动的语言运用。从以上ESP定义及其本质来看,ESP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根据Hutchinson & Waters(1987)的分类,外语教学可分为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王守仁(2011)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类: 1)普通英语/通用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2)特殊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3)通识教育类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ESP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Jordan(1997)认为,ESP主要分为两大类: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和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asional Purposes,简称EOP)。根据EAP的特点,又可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前者是以某一学科领域为内容的英语教学,如软件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偏向知识性;后者则主要训练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的课程,偏向能力性。根据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蔡基刚(2010)把ESP课程分为学术英语(EGAP)、专业英语(ESAP)和职业英语(EOP),这就避开了大家在翻译上或认识上的混乱情况。
  

三、三本院校ESP教学目前状况

  由于历史理由和教师的知识结构等理由,ESP教学在我国起步很早但发展却十分缓慢。我国目前的ESP教学状况是由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和由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据了解的情况看,我国各大院校都开展了ESP教学,但定位有所不同,高职高专主要开设EOP(职业英语)课程,如旅游英语、秘书英语、会展英语等。其目地就是进行岗前培训,为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高专的职业英语定位准确,因此教学发展很快,深受学生喜欢(蔡基刚,2010)。而我国一本、二本院校则定位于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等,其目地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行业的专业术语,顺利阅读专业文献,以便做的学习和研究。三本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方面则处于两难境地,是职业英语?还是专业英语?目前还尚无定论。因此,ESP教学在三本院校效率低下,举步维艰。
  

1.基础英语依然占统治地位

  众所周知,三本院校大民办高校,生源可以说是各三本院校的存活之本。迫于招生的压力和宣传的,绝大多数三本院校的教学目标都定位在考级、考证上。因此,目前多数三本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上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教学模式,即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英语,教材的内容侧重于文史方面的题材,强调趣味性和情节性,但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与现实是脱节的,与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也是脱节的,既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的就业需求。“教学目标出现定位错误导致教学活动的错位”(刘润清、戴曼纯,2003)。吴树敬(2003)就指出,在许多大学,领导的观念是“只要四级成绩上去就说明英语教学成绩显著,是成功的”,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和做法为“应试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学校第四学期终止正常的教学活动,大搞模拟考试;有的甚至在新生阶段就停下其他课程,辅导四级考试。据笔者了解,这种上述做法在三本院校还是相当普遍的,短时间内无法转变基础英语在三本院校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