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9561 浏览:8418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简介:刘瑞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摘 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组成,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困难和关键的一,能否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词汇教学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然而,传统的词汇教学更多地停留在词语读音、拼写、语法以及字面讲解等层次上。由于忽视了词汇的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词汇理解不完全以及使用上的偏差。本文包括四,绪论总述笔者基于文化导入的词汇教学;第二论述跨文化交际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性;第三阐述词语语言与文化含义的关系;第四是教学策略上的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教学;文化导入
  

一、绪论:词汇教学总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语言学界研究的课题。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同时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是语言这个庞大系统得以存在的支柱。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表现得最为突出。都知道词汇不仅具有概念,也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笔者所提倡的文化导入法旨在词语文化内涵的教学,以提高汉语最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已经在英语语言教学(ELT)中确立了自己的中心地位。那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也应该加速教学改革,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与词汇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老师只关注词语的概念义,忽视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认识到文化背景语境、认知心理背景等都会影响到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与词汇教学

  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起步较晚,迄今为止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学界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有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从已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来看,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语言与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国民性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以,跨文化交际有利于词汇教学,意味着词汇教学以语用为终极目标,注重文化和交际规则的指导作用。
  

(二)文化背景语境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文化语境能全面地影响语言的表达,在词汇教学中不得不并加以利用。文化背景是有层次的,其中最的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其又与该民族的语言联系在一起,隐含于民族语言中,蕴含丰富、表现复杂。想要真正了解语言,就文化背景语境和跨文化交际。例如老鼠,在汉语中是遭人唾弃的动物,在俄语中比喻聪明伶俐的人。地域文化是同一民族因居住的地区、地域而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体现在民风民俗方面①。比如虎,北方说“大虫”,温州说“大猫”,实际上地方是禁忌说“老虎”的。将地域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具体地介绍各地区真实而多彩的文化现象,才能使外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其文化,才能使他们与当地人顺畅地交流。
  

(三)认知语境与词汇教学

  词汇认知心理背景语境可简称为“认知语境”或“心理语境”。它与认知的主体: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感知能力乃至心理情绪等有着密切关系②。其中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前者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价值和审美观念植入目的语的学习中。后者是带着偏离事实和社会的评价标准的态度去学习目的语,要避开这种不利的认知心理就做好词汇教学的工作。
  

三、文化与词汇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各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总会凝聚在词汇层面。美国语言学家恩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应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是在词汇内容词汇上。”词汇直接记录事物,包含了人类历史几乎全部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就像两个相交圆,不同的语言系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故脱离文化的词汇教学是不可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文化习俗才是深层因素。
  

(二)词语的语言与文化含义

  众所周知,两种语言所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越大,两种语言的词汇中其概念和文化内涵偏差也就越大,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越低。所以,这将从语义学的角度详细地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以汉语与英语对比为主,也会提到其他语言)。简单地讲,两种语言中完全等值的词语很少,大是不等值或不完全等值的词语。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差异表现为五个方面,有些学者认为是十个方面,笔者综合整理为七个方面。
  1.语言相同,文化含义相对应。这类词语多指称自然现象和科技术语。例如:“太阳、月亮、星球、空气”与“sun,moon,star,air”;“计算机、电视机、科学”与“computer,television,science”。但是,此处的“相同”主要呈现于科技论文或一般性的陈述中。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文化联想和感彩会有复杂的差别,尤其是隐喻义不尽相同。例如“竹”在中国文化中就有清高、气节、文雅之意。
  2.概念相同,文化内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和审美取向不同,文化含义迥异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狗,在汉民族文化中多数与贬义相关:走狗、疯狗、哈巴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但在英语中“狗”代表幸运、喜爱之意。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I am a lucky dog(我是一个幸运儿);big dog(保镖);top dog(有权势的人);clever dog(聪明的家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