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失落的视域看英汉翻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688 浏览:18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摘 要】本文主要从思维、自然地理、习语、宗教文化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英语文化在翻译中的失落和不达。
  【关键词】英汉翻译 翻译文化 失落文化 差异
  1674-4810(2013)14-0075-01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十分,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反之,则易造成文化的丧失或不达。
  

一、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文化差异和文化的不达

  由于英汉语言各自的发展历史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所以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也差异。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内向的、辨证的、主观的、整体的;英国人的则是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具体的。孔子曰:“吾日三省吾心”,思维活动对内;英国人则讲:“out of sight,out of mind”,思维对外;中国人身处内陆,取名为“中国”;英国人身处海岛,说“above the horizon,above the heen”(地远天边);中国人重主观,善用人作主语,多用主动语态;英国人强调客观性,善用抽象名词和物作主语,多用被动语态。如:英语里说“self-taught”,译成汉语是“自学”,而不是“自教”;再如英语说“emergency exit”,在汉语中成了“太平门”,而不是“危急门”。
  

二、自然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文化的损失

  英国是一海岛,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因此英语中有许多与“雨”或“海洋”有关的词语和短语。如:“as close as oyster”(像牡蛎一样的紧),译成汉语却为“守口如瓶”;“to fish in the air”译成汉语为“水中捞月”,而不是“空中钓鱼”;以上这两个翻译,在上虽然与英语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其中的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损失殆尽。在中国农耕用牛,马主要作为坐骑;而在英国农耕用马,牛主要作为食用肉的提供,这种相同的文化也反映在语言中,如:“as strong as a horse”,译为“强壮如牛”;“to talk horse”译为“吹牛”。
  

三、英语习语翻译时的文化不达或误译

  习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
  英汉语中有些习语在语气形式和喻体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给人以不谋而合、天造地设的感觉。如:to st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to be on the thin ice.(如履薄冰);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但毕竟英汉民族的生活环境、风情习俗、宗教信仰等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习语无论在语言形式上或表达方式上都各有特色。在翻译中,能译出本义已相当困难,想要再保持原文的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民族色彩是很难的,故易出现表层与深层的脱节、与不能兼顾的理由,英语文化的某些含义便不能表达出来,甚至完全丧失。
  

四、英语翻译中宗教文化的失落或误译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自然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在翻译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If we try to implement these harebraincd ideas(that English should be replaced by Hindi and the 15 recognized state languages),India will become a Tower of Babel.(Anita Pratap)句中的“Tower of Babel”,如果直译为“巴别通天塔”,对于不熟悉《圣经》内容的读者来说等于没有翻译,因为不知其为何物。“Tower of Babel”出自《圣经 创世纪》第十一章,Babel是城市名,诺亚的后代拟在此建造通天塔,上帝对他们异想天开的狂妄计划甚为恼怒,于是变乱建塔者的语言,形成交流障碍而无法合作,最后通天塔因此而没有建成。现此短语称为“语言障碍”的同义语,由此全句可译为:如果实行这些轻率而愚蠢的主张,以印度语和其他十五种承认的各邦语言取代英语的话,印度就会因语言的纷杂而乱成一团。
  

五、结束语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双语对比永远在思维中进行着。作为外语教学和翻译者,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深刻理解两国的语言及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失落。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