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也能开放化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7170 浏览:121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农村初中由于受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英语学科的教学还不够开放甚至有些封闭,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使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结合农村初中教学实际,努力开展开放式的英语教学,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一、努力使教学内容走向开放

  英语是门外语,因而英语教材不可避开地涉及较多的西方生活和文化背景,这对于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生而言,会因为其与自己的距离太远而兴趣淡漠。因此,应努力让学生身边日常可见的故事和情景走进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挖掘英语教学的素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比如在讲到“节日”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组搜寻一些当地节日的名称。上课时,每一组都选派一名组长用英语来讲解、介绍这些节日的来历、习俗等。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学生学习起来不仅兴致高涨,而且记得特别快。这种教学内容的开放,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信息交流便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日益广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个理由,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去说。例如,大学生都对网络感兴趣,教师不妨这样引入:“Do you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What are you doing on the internet?”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说出各种各样的词语和句子,就会极大地丰富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二、努力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

  目前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课堂教学来实现,主要模式也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当然是有必要的。但英语是一门语言,仅仅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这短短的时间和单一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所以教学过程要走向开放,就要超越教室这个空间,超越课堂授课你讲我听这种模式,要不断向外延伸。
  对上述做法,《英语课程标准》给出了很好的提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剧,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演讲会、英语演出会、英语主题班会、英语作品展示会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农村初中限于条件,不可能样样都开展,但是也不应以条件所限为借口而无动于衷。可以选择那些易于实施的方式,让学生们反复地练习。比如进行英文歌曲的学习:可以请英语水平和唱歌水平高的老师来教唱,也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唱;学会了以后要反复地练习,并适时开展英文歌曲比赛,评出优胜者;最后是给予奖励,奖励的方式除了发奖品以外,还可让学生们写英语颁奖词、制作英语奖状等。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一种形式的最大效果,由点及面,课内外衔接紧密,以推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三、努力使教学关系走向开放

  这里所说的教学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农村学校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相对较深,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唯命是从,其思维和活动受到限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学习效果。
  由此知道,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下,是一种新型开放的师生关系的,开放的师生关系以平等为基本原则,尊重学习的人格和权利,转变“唯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的、平等、合作的关系。比如教师进入课堂跟学生打招呼,一句“ladies and gentleman”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这样非常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平等交流。 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摆脱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习惯,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激励,多一点互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理由。师生关系走向开放了,学生才会真正地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才能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
  的教学实践证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只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完全能够使英语教学逐步走向开放,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中心学校 )
  责任编辑:许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