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增效减负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8613 浏览:131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摘 要: 英语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应试的双重任务,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英语学习是很的,尤其是在物质条件较为优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实现增效减负呢?作者又对比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增效减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要加强、改善和推动对外交往,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习惯、民风、民俗,学习这门语言是有识之士的必选。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生活压力,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无法真切感受到学习的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好动,自我认识和管控能力不强;主动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仍须老师的调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器,向他们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忽视或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不同程度地丧失学习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认为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核心理由是: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以下是笔者分析和研究的四个着手点。
  

一、构建和维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老师和学生,关系是否和谐,事关教学意图能否实现。实践证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门课感兴趣,肯吃苦、花时间学,成绩卓越,正所谓爱屋及乌;反之,则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使它学习动力是教师设计教学进程时应该考虑的。因而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花时间观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性、情绪变化,及时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所教的学科领域有所创造[1]。主动走近他们,融入他们,即使是批评也应把握好方式,不伤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要让他们知道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即爱护他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价值,老师是他们可敬的师长、亲密的朋友,课堂中洋溢着“亲情”的气息,师生关系融洽,水融,学习也就生活的一。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2]。
  二、创造轻松、愉快、活跃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
  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课堂之上老师不要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大搞一言堂,把学生置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否则,会加剧两极分化,学生灵性浮现。课堂氛围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极大,课堂上老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因而,教师应在课前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酝酿好状态,召唤起自身的活力,先“感动”自己,再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如同一名即将登场的演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老师应该仪表洒脱、精神饱满、表情轻松自如、目光亲切、态度和蔼、言辞简洁、举止大方、书写规范、版面设计合理醒目,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其学,乐其行”。同时,良好氛围的营造也“寓教于乐”、“师生互动”、“动静结合”、“学用结合”等手段来实现。比如,课前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用学生听得懂或大致听得懂的英语讲一个笑话或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会话或听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创造和活跃学习外语的氛围。再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用教室里的人、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创设情境,因为语言要和情境结合起来,声、形、意有机结合,才会学得有趣味、轻松,把握才会准确。教师要言简意赅,变讲为问,让学生参与深思而不是当观众,学中用,动中学,才不至于生烦。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理由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的学生来实践,这样不同的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热情。如出错,也不要片面地加以训斥和责备,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课堂氛围如同土壞,而学生就如同种子;土壤肥沃,种子才会发芽成长。
  三、教学手段、模式多样化,力求科学,充满情趣
  无疑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乏味的。即便是好的模式,常用也会失去它原有的魅力,正如山珍海味,食用过多也味同嚼蜡。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字母教学,可以把字母做在卡片上,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唱字母歌,这样才会学得又好又快又锻炼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其乐融融。再如单词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词的音、形、意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里,或进行同音词、形近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比较,积极地挖掘新词与旧词的有机联系[3]。又如进行单词复习时可以组织“猜物比赛”、“听写比赛”、“造句比赛”、“单词接龙比赛”。又如句型教学时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写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说得好。语言材料就如同面粉,而有心的老师可以把它们做成面条、饺子、饼干、包子、馒头、油条等,供学生“食用”,让他们吃得有滋味。
  

四、充分利用信息社会中的多种媒体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但要学好英语,单靠一周几节课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目光投向课堂之外。比如,阅读能教人如何深思,开发智力[1],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紧迫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订阅书报,让学生推荐他们所阅读过的优秀篇章,让大家共同分享。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整合学习资料,建构知识框架。可以向学生提供听力材料和磁带,让他们更为从容地练习和提高听力水平。可以印制图表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他们观看带有英语对话的动画片或影片来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增效减负始终是英语教学工作者的美好愿望,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让一起努力,积极探索,为英语教学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倡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6.11.

  [2][美]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1.5.

  [3]黄颖.英语词汇教学不应怱视.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