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渗透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3316 浏览:56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摘要: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教学是一门人文性特点十分显著的学科,课文中的许多话题、文段都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迪,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同的母语——汉语一样,是思想的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教学也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学好英语的兴趣。但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采取的一直是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甚至厌烦情绪剧增,学生丝毫感受不到英语语言的美感和其传达的人文精神。
  而新课程的实施,其把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提到了更高的,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强调英语学习的乐趣、感知及应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深思等。对此,教师应该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做好人文性渗透,让学生听说、阅读、写作等了解语言的相关知识、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形成完整的人格。
  

一、感受英语语言之美,陶冶性情

  为了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之美,在鲁教版初二英语下册课本unit9中,当我讲到furthest这个词时,学生对“farthest”与“furthest”两个单词的区别不太理解。于是,我给学生朗诵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学生被这首诗所蕴含的悲情深深打动。有学生课后告诉我说:“原来英文诗也很美!”对于这个学生来讲,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强烈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后来在学校经典诵读节上,居然将这首英文诗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出来,那饱含深情的男女生“二重奏”让台下爆发出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此外,在备课时,我还搜集了大量与课本话题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口语。我和学生一起观看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罗马检测日》等经典影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启迪、引导,对善、恶、美、丑的分辨,对爱国情怀的感受,对积极人生态度的树立,对爱情的理解等人文精神的形成都有积极的。
  二、搜集英语材料,感受作者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缺少生活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每当问起他们的梦想时,有的说“没有梦想”,有的张口便是“豪车别墅”。这些祖国的花朵、未来建设的栋梁,早早地就已经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染,多么令人痛心和担忧啊!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将人文精神融入英语教学。
  初二下册unit7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这一单元的话题是“dream”,而这个话题在初三下册泛读中还会出现。于是,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dream”和“hope”的区别,然后引出美国著名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I he a dream中最让人精神振奋的演讲:I h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演讲稿的时代背景,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搜资料,制作关于Martin Luther King的PPT简介。学生搜到的资料之丰富超乎我的预料:有的学生侧重美国的,有的学生侧重黑人被贩卖的历史,有的学生向大家推荐了《紫色》这部反映的电影,有位地理学得很棒的学生还给大家呈现了美国行政划分图。集体的智慧、生动、立体地再现了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让学生由“个人之梦想”升华到了“国之梦想”“人类之梦想”,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树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把英语当作思想的载体,将冲破国界、种族、时代的限制,与伟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对话,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丰富生命体验。
  参考文献:
  1.李莹.小学英语“人文性”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0(17).
  2.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张仁秀.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现代教育科技理论,2012(7).